113年4~6月樂齡社宅活動為主題性歌唱課程,
李宜蓁老師教導正確發聲方式、練習氣息調節,
讓長者得以探索自己真實的聲音,進而認識自己、建立信心,並發展個人歌唱能力。
配合平均年齡73歲的學員們,每堂課都有懷舊老歌教唱;
不論是《小城故事》、《祝你幸福》或是《燒肉粽》,
李老師講解每首歌的詞意與當時的背景,喚起長者年輕歲月的記憶,
更希望透過歌詞提供正向思考,增加療癒的力量。
擁有美國音樂教育碩士文憑的宜蓁,用有趣又深入淺出的方式,
帶領長者認識基礎樂理觀念、拍子與節奏之後,能夠看著五線譜唱歌,
真可說是專屬於樂齡族的音樂課呢!
歡迎大家一起來歡唱高歌! 時光飛逝,我以音樂教學走進長者們的生活也約莫十年了,這段歷程是這樣開始的…因緣際會下,我開始幫助一群五、六十歲的大哥大姐學習合唱,目的是為著他們心心念念的社會關懷與服務。雖身為老師,卻是年紀最小的,反倒是跟著大哥大姐們成長、開拓視野,去了我未曾見過的社會角落。其中,曾到離台北市區不遠的內湖山上、八里偏遠角落的老人院服務,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那裡,時間緩慢地走著,寂靜似乎才是常態,能流暢對話或自己行走的年長者已是少數。從招呼他們進入會場,直到活動開始、歌聲響起,眼前的畫面似乎才恢復動態,瞬間回復到我們這些訪客所習慣的步調,並注入了活力和色彩。雖然台下多是行動不便被限制在輪椅上的觀眾,但還好,透過歌聲和關懷,跨過了這道限制,讓心靈有了交流,促使原本安靜的長者啟動了口舌發聲、動動肢體的意願。
自在與活力是可以存在的
回想著一段段以音樂服務的經歷,一個短影片猛然從腦海中浮現,2007年在美國求學的課堂上,老師播放了一部老舊影片。畫面中是一群滿臉皺紋的西方長者,像是在平時就會出沒的熟悉場地,沒有特別的排列隊形,隨意坐著;他們輕鬆自若地同聲唱著歌,沒有任何樂譜,也沒有指揮提示,就像是很尋常的生活內容般。他們同歌歡唱、沒有一張愁苦哀怨的臉,想必是唱著屬於他們共同記憶裡的詞、隨口就可哼的孰悉旋律,存在著一種心理沒被困住的自在!接著竟是年長者的輪椅舞,是多麼靈活自由隨音樂起舞的一群人!原來,我看到的是一種心理有陽光活力的文化,而且是在長者生活中可以實現的一種存在。
以大眾為對象的音樂教學
我的銀髮學生,都是我父母輩或是阿公阿嬤輩,年紀相差甚至半個世紀之遠;在三個世代相聚的課堂上,不但各自帶著不同的人生經驗,也存在著各世代歷史的痕跡。若遇到學員只是不會基本唱歌的方法,那麼,跟著課程學習、一步步練習就是了。但若是內在生命受了限制、不自由的人,心裡曾經受了傷或曾被負面評價而困住,不但難以敞開心對話,更遑論一同歡唱。令人捏一把冷汗的是,流行於生活周遭被大量放送的歌,並非每首都能造就人,經由重複聽、重複唱,不都能使人抒發情緒而感到釋放。另外,有些高齡者,因著生活資訊來源的侷限,腦中只留下一些早期苦情的旋律,或是表達無奈心酸際遇的歌詞,真的很可惜,因為世上還有許多更值得去記憶的內容呢!
我認為,唱歌不只是生活有餘裕的人才配得的娛樂和能力,也不只存在卡拉ok室、各媒體平台裡,它也可以是眾人很平常的生活內容。但那些不敢開口唱,覺得自己沒有歌唱能力的民眾,到底被什麼因素限制了?學生中,有些長者歷經時代動盪或威權強勢的環境,內在生命很受壓抑,即便有機會受教育,早年的學校教育,沒有重視個人的生命價值,跌跌撞撞的生命歷程,缺少讓心理恢復、重新建造的機會。當被批判、處罰、貶低、錯待的感受累積一多,甚至歷經禁歌、禁方言的年代,又或是陷在某種將生命封閉起來的難關裡,各種無法開口、害怕錯誤的負面感受都可能成了限制自在開口歌唱的阻礙。而透過歌唱學習,是個可以幫助人重新自我認識、接納和成長的旅程。
給自己一個機會開口歌唱吧!
這是此次開課前,我對著人群中不敢開口、以為自己不能唱歌的大哥大姐們說的一句話。在這裡,唱歌不只屬於已經會唱歌的人,也不是天生音質好的人的專利。在這裡,你很可能與一個能夠開口唱歌的自己相遇。人生需要體驗一次不再憋氣的釋放,經歷同聲高歌的歡喜,近距離見證這些美好的發生,大家作伴一起走過!
感謝加起來兩三千歲的長輩,即使風雨,依然準時出席,作伴同行、彼此鼓勵,選擇為生活增添新色彩。感謝半數以上第一次上歌唱課程的同學們,很榮幸能帶著您們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感謝勇敢站起來歌唱的夥伴分享您們的好歌喉,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甚至見證合唱的發生,讓大家知道頭髮即使斑白,還能讓美好事發生。最後,要特別感謝幾位女士們,謝謝您雀躍地告訴我,在這次課程之後,可以大聲開口唱詩歌了;謝謝您親口告訴我,因著這門課,您願意走出來和大家一起歌唱!
在歌聲中,我重新認識自己,也發覺當年那老舊影片中的影像似乎重現~ 一群銀髮長者相聚歡唱所透露出的喜悅與自由,而且就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