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無子西瓜基金會主辦的樂齡講座「超高齡台灣的三堂安老必修課」,邀請講員包括被譽為「安養信託推手」的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元智大學的家族傳承企業永續學程的廖麗娟副教授,「中華民國十大傑出財務主持人」當選人湯明達總經理;感謝臺北市大安區51位里長的共襄盛舉,此公益樂齡活動於「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舉辦。
長壽,是風險還是福氣?獨老的安老處方箋
「存錢就是最好投資」?「錢存著會被通膨吃掉,全放入房地產才保值且增值」?
對於常見的迷思,曾獲頒「中華民國十大傑出財
務主持人」的湯明達總經理,以曾服務上市企業集團控股公司的專業,分析三要點:
1.錢傻存銀行,恐被通膨吃掉。目前銀行存款利率大約1%上下,但長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大於這個數倍,後疫時代的民生必需品漲幅高,更是人人有感。
2.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會比「雞蛋放同一籃」更穩健,尤其是房地產這類單一品項且巨額的開支。
3.退休後沒有固定收入,所以理財工具更重保本、與持盈保泰,例如黃金存摺、儲蓄型保險等。
湯明達特別推薦給無後代的長輩,是無子西瓜基金會的「捐房獻愛心」專案。身為壯年就財富自由而能獻身公益的他,舉了自身參與的例子分析,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獨老在晚年,大多是「窮的沒現金、孤獨的只剩房」!
若參與「捐房獻愛心」專案,捐贈者除了可以繼續居住使用該房舍外,俟其無法獨居而需人照護時,基金會將承擔起照護責任;而這間承載著捐房者一生努力與回憶的老房,在其百年後,將用於基金會的善工中,幫助其他弱勢長者,達到「人去愛留」的最高境界!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財務主持人」的湯明達總經理
信託不是富人專屬、還能防詐!
「三種願望,一次滿足」,安養信託很可以?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的秘書長呂蕙容說,防詐保全血汗財、生活全方位支持的一站式服務、投資理財整合平台,安養信託都辦得到!
信託怎麼能提供食、衣、住、行、長照服務呢?她用常見案例來解釋,長者的重要資產往往有不動產,銀行作為信託的「受託人」,老宅修補這類繁雜粗活,可由其委託跨業盟友來完成。
信託的成立,就是財產移轉到受託人,能放心嗎?多年以來服務簽約長者,免費擔任其「安養信託監察人」的無子西瓜基金會建議,受託人最好找銀行,因為銀行有健全的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而且是法人可以延續信託的服務,不會中斷。
但「信託監察人」要找誰?呂蕙容秘書長解釋,安養信託合約中的「三要角加一」是,委託人、受益人、受託人,加一則是信託監察人。
以安養信託中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來看,委託人與受益人是同一位,稱為自益信託;如果委託人想要照顧家人或身心障礙的親屬,稱為他益信託。不管是自益信託或他益信託,建議都要安排信託監察人來監督與協助受託人,維護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並且可以防止信託契約被監護人任意解約。
尤其當獨居長者晚年因為失智失能而難以自理食衣住行與對應開銷時,信託監察人角色更形重要;除了找信任的親屬或朋友這類自然人,也可以找社福團體或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
「信託是富人專屬、而且我還沒老糊塗啦」!對於這類常見的第一印象,呂蕙容說,受託人(銀行)所收的兩筆費用都很低廉,是簽約費(大約千元),與管理費(信託資產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六)。尤其是預開型安養信託,只收一點管理費,在沒有啟動信託給付服務前幾乎不收費。她語重心長地提醒,「臺灣的信託是世界最普惠的」。古話說,「意外與明日不知誰先到?」事先妥當規劃血汗財產,才能留給自己與至親最佳保障」!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的秘書長呂蕙容
死後繼承,不如生前傳承
元智大學「家族傳承企業永續學程」的廖麗娟副教授,服務金融與稅捐機關逾30年以來累積的經驗是,家長突然離世或重病期間,生前的「遺願」,因有「遺產」,往往變成「遺憾」。不知何謂家族成員,戶口內或戶口外上的人都跳出來認親!使她懷疑;「人生自古誰無死,遺留遺產變遺憾!」
與其花心思規劃死後的繼承稅,不如生前好好思考如何傳承?富過三代的「道」,在於要有「以人為本」的思維,家庭價值觀與文化傳承,家財始有圓融的根基!
「大多數第一代創業維艱,不希望二代跟上一代人一樣辛苦,從小就送二代到國外接受教育,誤以為將來必能接班繼承家業。大家都羨慕二代出社會就能接家業,不像其他同齡層『畢業即失業』的困擾;孰不知二代對一代累積的家產視為理所當然,但對家業卻無情懷,只不過他是核心家族成員之一罷了!」
廖麗娟博士舉了幾件典型案例,說明「傳承」的學問,仰賴深刻內化、提前佈局、活用工具、家族接班人與專業經理共治等。運用任何理財信託工具規劃財務或稅務,都只是技術性的竅門而已,真正難的道理是,上一代的心願,如何讓下一代落實或傳承?上一代辛苦累積的財富、如何善用工具圓融遺願。最後結語,很值得大家深思:「有道無術,術尚可學;有術無道,僅止於術!」
元智大學「家族傳承企業永續學程」廖麗娟副教授
「捐房獻愛心」安心又助人
主辦單位「無子西瓜基金會」,由前監察院長王建煊先生創辦,旨在關懷服務無子女長者,除了擔任他們的信託監察人、緊急聯絡人、醫療代理人、遺囑執行人等,也在平日及年節時關懷訪視,讓他們好像有子女在身邊一樣,無子變有子,老有所依。
王建煊院長於110年提出「捐房獻愛心」方案,號召65歲以上的長者,房產沒有繼承人或是不願留給繼承人,而來響應「人去愛留」、大愛做公益的義舉。
很多人會問:「我房子捐出去了,那要住哪裡?」根據已經成就的幾個案例,房子捐給基金會後,捐房者依然住在原先的房子,一切照舊。不同的只是房產所有權人改為「無子西瓜基金會」,每年的房屋稅、地價稅改由基金會繳付;而捐房者也成為基金會的家人,平日可得到關懷探視,需要時可以尋求協助。
「可以無償住多久?」答案是,就一直住到捐房者不想住或因失能而不方便再住下去的時候,這時「無子西瓜基金會」就會安排其住進機構,並像子女一般給予關懷照顧;自此衍生的機構費用、醫療費用,以及其它生活支出,捐房者若無能力支付,基金會即承擔起責任,讓捐房者能安享晚年、老有所終。
無子西瓜基金會莊金德副執行長